滦南县人民政府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统计信息

前三季度城乡收入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2023-12-29    来源:滦南县人民政府
【字体: 】  
分享至:

今年以来,我县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平稳增长。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951元,同比增长6.4%,总量和增速在全市14个县、市(区)中分别位列第11和第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208元,同比增长7.6%,总量和增速在全市11个县、市(区)中分别位列第11和第7。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为2.03。

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构成情况

1、工资性收入  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7945元,同比增长30%,占可支配收入的75.6%,拉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8.5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一直是我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今年以来,随着经济形势逐步回升向好,稳就业工作深入推进,全县就业形势有所好转,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人口7731人。同时,企业职工工资水平也有所增长,据统计,我县从业人员(规上)平均工资达到了43758元,同比增长10.2%。再加上今年行政事业人员目标考核奖发放提前、部分人员车补补发到位以及全省月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等因素集中影响,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实现了高速增长,为可支配收入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2、经营性净收入  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经营性净收入5633元,同比增长16.3%,占可支配收入的15.2%,拉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3个百分点。经营性净收入的增长体现了疫情过后社会经济逐步恢复以及居民创业的积极性正在不断增强。

3、财产性净收入  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净收入2374元,同比下降47.3%,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6.4%,下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个百分点。财产性净收入出现负增长,反映出当前居民仍对经济状况信心不足,收入更多的是选择存入银行,理财投入和渠道较少。

4、转移性净收入  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转移性净收入999元,同比下降74.2%,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2.7%,下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个百分点。

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构成情况

1、工资性收入  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6782元,同比下降28%,占可支配收入的37.2%,下拉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5.7个百分点。近年来,我县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在可支配收入中的占比逐年下降,主要原因在于受农村居民进城影响,具有务工能力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里转移较多。

 

2021-2023年前三季度农村地区人均工资性收入情况

      年份

2021

2022

2023

占比(%)

68.1

55.8

37.2

贡献率(%)

208.0

-150.0

-206.0

拉动增长百分点

23.5

-9.0

-15.7

2、经营性净收入  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经营性净收入9805元,同比增长47.6%,占可支配收入的53.8%,拉动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8.7个百分点。在经营性净收入里,第一产业经营性净收入达到了9508元,占经营性净收入的97%,占可支配收入的52.2%,第一产业经营性净收入是我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主要支撑。

3、财产性净收入  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财产性净收入556元,同比增长95.1%,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3%,拉动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6个百分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加快,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程度提高,助力了我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稳步增长。调查显示,前三季度人均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租金净收入为344.8元,占财产性净收入的62%。

4、转移性净收入  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转移性净收入1065元,同比增长91.2%,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5.8%,拉动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3个百分点。农村转移性净收入的高速增长,既是国家对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医疗等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的体现,也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后,农村现有居民老龄化逐步提升的一个反映。

三、面临问题及建议

虽然我县前三个季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稳定,但从全年形势来看,进入四季度,城乡居民收入的主要支撑部分分别面临着城镇工资基数提高,农村种植业、畜牧业生产形势下滑等不利因素影响,继续保持全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的形势依然严峻。

1、持续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增收基础。一是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通过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拓宽产业链,多渠道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二是加快第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通过技改和创新提升产业效率和质量;三是稳步发展批零、住餐等传统服务业,同时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拓展服务业就业空间。

2、持续促进就业创业,激发增收活力。一是推动援企稳岗,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停减产企业扶持力度,稳定居民就业岗位;二是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通过提高劳动力职业技能,进一步提升城乡劳动力的就业能力;三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完善重大项目服务机制,落实服务跟踪,及时解决项目引进和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确保项目建设尽快落地见效。

3、持续完善社会保障,筑牢增收底线。一是继续积极落实国家、省、市在提高社会保障和鼓励创业就业等方面惠民政策;二是关注低收入人群,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扶持和帮助,切实解决低收入阶层的困难。

【关闭窗口】 【打印预览】 【打印本页】